2023年开年,世界货币基金组织此前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长为2%,低于2022年的2.7%。全球所有的发达经济体的GDP整体都在下滑,美国,欧盟和中国这三大经济体同时出现放缓趋势,其中只有中国的GDP在2023年还保持有一定的上涨。
2023年主要国家GDP预测
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总裁克里斯塔利娜·格奥尔基耶娃指出,2023年仍将是艰难的一年,全球经济依然脆弱,通胀居高不下,生活成本危机尚未结束。对此,全球几乎所有经济学家表示认同。
同时,根据世界卫生组织(WHO)发布的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指出,在后疫情时代,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避免或幸免于传染病,各个医疗卫生支出大国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,在许多高收入国家非传染性疾病将成为主要的健康风险,比较典型的风险包括心脏病、痴呆和卒中,高血压、高血脂、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数量也再逐年增多。
疫情严重破坏了众多经济指标,通货膨胀造成消费者信心丧失,但对于医疗行业来说,各个国家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并未减少。同时世界经济形式颓靡导致公共卫生费用支出压力上升,如何提升治疗质量、降低医疗成本,改善医疗资源分配不均……针对这些问题全球范围内的国家都正在积极布局对策解决。
医疗器械作为治疗患者过程中的刚需品,预计国际经济下滑对民生采购这一块的影响有限。根据医疗装备协会预估,到2028年,预计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容量将达到7600亿美金,年复合增长率5.4%。随着全球老龄化及慢性病治疗需求的增加,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容量在未来依然稳健增长。
而随着近年疫情的发展,中国本土医疗器械企业逐步被全球市场接受与认可。截止2021年,中国出口海外的医疗器械总出口额为847.3亿美元,同比下降36.44%,但与疫情之前相比仍有超过75%的大幅增长,主要原因是2020年海外国家产能不足导致采购需求达到顶峰,拉高了出口数据。我们期待2023年,随着疫情的解封,中国医疗器械进出口贸易加速放量。
中国医疗器械出口结构也发生了变化,2021年医用耗材仍然是所有医疗器械中出口规模最大的品类,但同比增长下降了50.4%。而IVD试剂的占比则有明显扩大,增长率高达151.7%。
“出海”对于企业既是发展机遇,也蕴藏一定的挑战。
01
全球医械市场规模与潜力
根据头豹市场分析,预计到2025年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 模将近6,312亿美元,2020-2025预计复合增速为5.4%。而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,2022中国医疗器械出口额为4785亿元,2018-2022年我国医疗器械出口整体呈增长态势,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.2%,远高于同期我国全部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速。
按区域来看,北美仍然是全球医疗器械市场,最大的细分区域子市场,北美医疗器械市场占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32%。,其中美国2022年医疗器械市场容量达到1865亿美元,仍然是全球医疗器械市场中最大的医疗器械市场,也是是中国医疗器械的最大出口国,中国出口美医疗器械总共211亿美元,占全球出口总额的24.9%。
其次是欧洲的医疗器械市场,占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容量的24%。欧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,在2022年市场规模达1695亿美元。
亚太占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容量的20%。其中中国是继美国后,单一国家中的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。2022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达1650亿美元。日本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330亿美元位居第二。值得一提的是印度,坐拥14亿人口,本国主要生产中低技术产品,被誉为许多生产商和贸易路线的中间“十字路口”2022年其医械市场规模高达115亿美元,不容小觑。
按产品来看,IVD行业是这两年医械出海的主力部队,其中POCT类企业,分子诊断类企业以及免疫类企业海外业务占比达到42%以上。
通过以上的数据,我们不难看出,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出海无论过去,现在还是未来,都会面对巨大的机遇与挑战。
02
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蓬勃发展,国家频颁布医疗器械利好政策
据相关行业报告显示,2021年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营业收入约达1.156万亿元,同比增长为11.24%。2022年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营业收入约达1.3万亿元,增速12%左右。2022年1月-11月,我国医疗器械出口总额达4441.79亿元,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.2%。报告还预测,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复合增长率在未来一段时间将维持快速扩容态势。
另外,医疗器械产品首次注册数量稳步发展。2022年,NMPA共批准首次注册三类医疗器械产品2172个,其中国产1818个,进口354个。各省级药品监管部门2022年共批准国产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13063个,一类备案医疗器械27117个。各类数据充分说明了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热度持续高增长,越来越多技术先进、合规运营、质量健全的中国企业正在逐渐展现其国际影响力,同时也促进了医疗设备市场扩容和国产替代加速。
根据国家医保局的答复,2014年国家药监局发布《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(试行)》,2018年经修改完善后发布《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》,针对具有我国发明专利、技术上具有国内首创、国际领先水平,并且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的医疗器械设置特别审批通道。相关部门按照早期介入、专人负责、全程指导的原则,在标准不降低、程序不减少的前提下,对创新医疗器械予以优先办理,并加强与申请人沟通交流。2016年,国家药监局发布《医疗器械优先审批程序》,对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或者重点研发计划的医疗器械、诊断或诊疗罕见病、恶性肿瘤、老年人特有和多发疾病、专用于儿童的医疗器械以及临床急需医疗器械予以优先审批,促进此类产品尽快上市。
国家药监局表示,前述两个文件,对于鼓励医疗器械产业创新,促进临床急需的医疗器械尽快上市发挥了重要作用。符合条件的相关医疗器械可以申请按相应程序加快审批。
2021年12月,国家药监局发布《"十四五"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》,提出优化创新医疗装备注册评审流程,支持拥有发明专利,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的医疗装备进入特别审批通道,优先审批。
自2021年以来,国内已有浙江、广东等多个省份相继发布最新版的“进口医疗设备采购清单”,即便是已经进入采购清单的设备,也需合理采购理由,且不能限制国产竞争。以四川省政府采购网2021年4月发布的《省级2021-2022年政府采购进口产品清单论证意见公示(医疗卫生设备类)》为例,可选择进口产品的医疗设备为59种,而在广东省,这一数字为46种。
对于创新医疗器械,政策层面还在集采之外留下一定的市场空间。2022年9月,国家药监局在答复全国人大代表时表示,在集中带量采购过程中,医疗机构根据历史使用量,结合临床使用情况和医疗技术进步确定采购量。由于创新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尚未成熟、使用量暂时难以预估,尚难以实施带量方式。在集中带量采购过程中,国家医保局将根据临床使用特征、市场竞争格局和中选企业数量等因素合理确定带量比例,在集中带量采购之外留出一定市场为创新产品开拓市场提供空间。
国内医疗器械行业从从一穷二白到各领域全面开花,并逐步突破核心领域及关键技术,2023年将会朝着实现国产替代的创新化、高端化的大方向前进。
03
必须补齐的短板
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,不做中国市场做不大,不做全球市场做不强。
最近几年,市场内卷、集采压力,倒逼着所有人出海寻找出路,寻找更广阔的天地。
医疗器械出海也已经是大势所趋,加之新冠防控业务的催化。按照迈瑞医疗董事长李西廷的说法,“这使得国产品牌在国际发展至少提前五年”。
的确如此。根据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统计,2022年1-11月我国医疗器械出口总额达4441.79亿元,预计全年出口额为4785亿元。
但在出口数据增长的同时,我们也要直面另一客观现实。直到今天,我国出口的医疗器械产品仍以低值医用耗材和中低端医疗设备为主。
4785亿元出口的产品中,医用耗材出口额最高,比如防护面罩、口罩、诊断试纸等等,总额达2681.8亿元。
这类产品大多技术含量不高,价格较低,主要依靠代加工创收。而随着新冠感染的风险降低,防护用品等低值耗材需求正在逐渐回落。换句话说,上述低值耗材产品的高销售不具备持久性。
鉴于集采常态化进行,出海对于医疗器械企业来说成为重要课题,特别是如何从以前的低值耗材领域向高附加值的医疗器械转换。
好在,已经有企业踏上探索之路。
比如联影医疗,尽管其国际化率并不高,2021年其海外收入占比仅7%,对公司营收贡献不大,但高端医学影像产品已成功出海。
从整个行业角度来看,部分高端设备领域(如影像、手术机器人、基因测序、内镜等),随着产业链完全自主可控,出海可能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。
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。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。本站是一个个人学习交流的平台,网站上部分文章为转载,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,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,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,造成漏登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,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。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。声明:该文章系转载,登载该文章目的为更广泛的传递市场信息,不代表跟公司赞同其观点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。
2023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/深圳医博会将在“制造医疗”与“守护健康”的双重加持下将于8月29日-31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(宝安新馆)隆重举行,有着“全国医疗器械产业重要集聚区”之称的深圳,依托 “大湾区核心引擎”和“全国先行示范区”的创新土壤,将来自20多个国家的2000多家医疗器械生产品牌和超过60000人次的医院买家和经销商、代理商汇聚 “深圳医博会”交易、交流。为行业呈现一场更为精彩的大健康产业盛宴,为建设健康中国及“十四五”经济社会发展持续贡献力量!展区覆盖医用影像展区、手术室展区、IVD体外诊断展区、3D打印展区、智能穿戴展区、医用辅料及耗材展区、防护及防疫用品展区、医用消毒感控展区、智能医疗健康展区、骨科专区、康复理疗区、医疗设计与制作展参展咨询热线:金舒妍13661622034(微信同号)